1月 07
在八点整时用一个重拨软件,不停自动拨打订票电话直到九点。这段时间看完了陆源的关于敦煌和新疆的一些往事,收录于王小波门下走狗。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民国难民题材小说了。差点感动得哭了。一个小时都打不进去的电话也不能让我愤怒了。
这段时间把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和我的精神家园。还有小说合集第一卷黄金时代看完了。似乎杂文写得好的人,小说都写得像带点叙事的杂文。如鲁迅韩寒。比较喜欢未竟稿里的白银时代和王仙客寻无双记和鬼营。
不知上海三联出版的第一卷黄金时代里未竟稿里白银时代和第二卷白银时代是什么关系。等会去图书馆看看。本来想看最新号称李银河参与的北京理工出版的王小波全集十卷版,结果图书馆这版就剩第一卷和后两卷。
第一卷沉默的大多数看的是北京理工的,第二卷我的精神家园看到是云南的,都是十卷版。而这三联的版本就五卷,每本超厚。第三卷黄金时代看得累死。太沉了。
这三联也不知用的什么纸,才五百多页,厚度和重量却接近一千多页的js权威指南。大概号称珍藏版纸要厚些。那些it技术厚书纸都薄的不能再薄了。
想当初装b,在公车上拿着一千多页js书看,简直就是练功夫。很少看到在公交地铁上拿厚书看的人,偶尔看到,一般都是拿着代码大全这类书的it民工。这时往往我会会心一笑。
当然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而用中文写作的,好像还没有意识流小说名家。
看意识流小说,还不如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带劲。
哈哈,早上看了陆源的短篇,立马借了他的长篇祖先的爱情。背面评语说是中国的百年孤独。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百年 孤独我看完也就那样,并没太大触动。不是说不好,还是个人问题吧。也不想高调的说什么文化民族这些词。我就是个土鳖,本土的东西总是能更多更大的刺激我触 动我感动我土鳖的心灵。
不知现在小孩身边读物是什么,反正我小时候像鲁迅全集巴金全集郁达夫作品集冰心文集张爱玲作品集随手都是。有民国情结是个很自然的事。我还特意找过一些周 作人等人办的民国初期小说期刊,有连载很多当时青年作者的作品。好多后来都没听说过,也许不写小说了也许战死了。那个乱世一切都有可能。
年少时身边随处可见的外文小说,也都是什么红与黑,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复活,牛虻。虽然具体情节记不清了,但至今都记得于连,保尔,聂赫留道夫,亚瑟这些人物只言片语。记得上历史课我偷看牛虻,被老师发现没收,后到办公室老师说这是本好书还你,以后别上课看。
毕竟这都是年少时看的玩意,现在也没心情再去看这些东西了。不仅每个人口味不一样,同一个不同时期口味也是不一样。我们要祈祷的是,不要再出现必须每个人口味都一样的年代了。那是多么无趣和悲惨的年代呀。
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如果总是不停的强调,我不这样,我不那样,我不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多半是个古板无趣的人,要不就是还停留在青春懵懂期,总是有些小小虚荣心和小叛逆。找各种理由限制自己人,终究被禁锢在自己的世界,而且是个很小的世界。
©panhezeng for 阿潘道,
2006-2023. 原文地址:https://apsay.com/2012/01/07/from-wang-xiaobo-to-lu-yuan-to-the-republic-of-china-plot/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共享协议,转载请注明。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共享协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