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读的书杂乱,但我本身是个读书目的性很强的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二。其一不喜欢随身带书和随便买书的我,当不知干什么时自然就抓身边能抓到的读物过来读。有段时间同居的朋友爱买时尚杂志,就看了很多时尚。
在天津时,周边都是漫画游戏达人,就看了很多这样的书。游戏人杂志就是那时读到的优质读物。还托室友福读了青蛇,午夜凶铃三部曲这样优秀的小说。最近的黑客与画家,这样好书,也是新公司已经离职同桌同事一python程序员的书。
其二,不同时期目的不同造成的。初中想泡妞,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背了。后来妞没泡到就没了心思。高一家道中落发誓挣钱就读起政治经济论著,钱没挣到倒是当上了政治课代表。
当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而性也亢奋,却没妞,就抑郁了。大概是看了些诗书政论文章影响。对黄色小说也是有要求的。要文笔好有情节有思想。比如黄易的小说就勉强可以。这时读了大量小说,当然都是有料的。比如挪威森林,白鹿原等等。初中读书是为了卖弄,高中开始多了利欲成分。
已经有着抑郁的心情,读着读着就开始思考人生起来,从黄易开始,到诸子百家是个很自然的过程。竟然读起中国古代思想史这样的书起来,还为钱穆把老子排到孔子后面愤愤不平。直到后来读楚简版老子出土,证明老子应该在前才释怀。这时开始女人不再是我最需要的了。
在武汉学画时,买了很多画画的书,自然也读起美术史书,知道了毕加索出生时天有异象。他在大学之前可都是写实实力派。高中白天上文化课就偷偷自己练字。买了很多碑帖。什么欧阳旬,颜真卿,二王,梦想着有天写出张旭那样的狂草。
跟现在小孩不一样,家长强逼着学这学那。我是逼着老爸老妈给我买的吉他,老爸老妈只想我好好读书,学校的教材书。学吉他其实也是为了泡妞。当时还报了个河南的吉他函授班。我这人不管学啥,都是理论先行,就读起音乐书。什么五线谱呀音调音程旋律啦。学口琴是为了给吉他定音调音用。
大学学动画,是因为喜欢漫画,而漫画专业几乎没有,只好报动画。刚去大学就参加了漫画社团。其实主要是画些插画单幅之类东西办些展。好怀念舍友一起画全开单幅参展的日子。他们俩都原创,我临摹的贞本义行画册里的零波凌。那时买了大量画册漫画书。
后来上了导演摄像编剧课,开始喜欢电影了,以后就把图书馆里电影书都看了遍。刚开始还没从高中抑郁摆脱出来,主要重心是悲剧。从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到尼采悲剧的诞生到叔本华悲观论。后来连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都读完了。
技法类更是读了不计其数。从那又老又厚的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到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剧作的原理。五花八门。可是我已经没写出个剧本。记得编剧课考试时写的那个是至今唯一个。
就算把电影史读了遍并且里面提到的各种主义时期代表作也看了,还有那千奇百怪又厚又枯燥如电影的本质这样书都读完了,这些都做了,依旧写不出个剧本,拍不出个短片,是多么让人沮丧和伤心的事啊。
武侠,有人所有中国男人都有个武侠情结。别人不知道,我是有的。在读刀光剑影蒙太奇之前,就已经读了好几本侠文化和历史的书。现在还扔家里书柜上。之后特意把唐传奇都读了遍。曾经计划写的第一个故事就打算以汉开始杀豪侠时为背景。
后来工作就开始读工作需要都书为主了。开始还读写插画动画技法painter,photoshop,flash软件类书。后来就以html,css,javascript等等编程语言为主了。那一千多页的javascript权威指南读得我内牛满面啊。有个插曲就是疯了花了上万块学了几月化装,读了不少化装的书。
想来还是读小说是最没什么目的了。只是我读小说多数是在电脑或手机上读的。很少看实体书。从工作后,看书趋势就是电子化。不是网上就是下载电子版。最喜欢的传统作家方方的作品都是在网上读的。
看喜欢的书或电影,只会沉浸于内容,完了还意犹未尽。而那种不喜欢又必须看完的东西,比如某些教程之类的东西,会不停的看还剩多少页,多少时间,看完有种解脱感。想来以前看过的书电影,喜欢的好像从没看过页数时长。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共享协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