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9

通过两次确认信,我终于获得了围观科学家的权利,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计划的10位变为8位,并且还是一个一个的来。
8月19号的上午是杨振宁,下午是丘成桐,三思而行,还是决定了去19号这天的,其他的就只能算了,打工仔请假不易呀。
早早六点起床,外面下着雨。准时赶到了西站那的中国国际电视公司集合,然后被大巴拖到了一个叫西红门的京郊录制大棚。车上有个可爱的小萝莉相伴,陪她聊天一路,回想起来,比见到两个科学老头值多了,开玩笑,哈哈。
小女孩三年级学生,是录制节目的一个问答环节的小考官角色。
因为编导的节目编排很烂,而主持人又驾驭不了局面,上午的杨振宁一说起来就不着边际,还不忘吹吹自己,并且顺带含沙射影下李政道。哈哈,不过对于这些牛人来说,确实不应该以为人来评价,就像当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搞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拔,最后郭沫若得以入选,正是以学术之贡献为标准。郭沫若的学术没的说,不过为人方面,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人了,历史摆着了。
上午的小女孩,如身旁刚认识的朋友所说,节目唯一的亮点,哈哈,我们都是萝莉控。
下午的丘成桐真是比我预期的要好,可能是上午太差的原因,后面的无限放低了要求,哈哈。
不过就我个人感觉,丘成桐确实表现的比杨更有魅力,更有大家风范,只是他那一口香港普通话有些影响,哈哈。
如果说上午的杨基本没怎么聊物理的话,下午则基本都围绕数学了,这是编导故意为之。
下午主要围绕数学有没有用,如何学好数学,数学的教育问题展开,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比较意外的是,丘成桐展示他最新的数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真人实物三维数据输入输出系统,这玩意跟Ed Ulbrich在2009年TED大会上演讲中谈到的Emotion Capture(情绪捕捉)技术极为相似。
不知道Ed Ulbrich有没有和丘成桐交流过,感觉应该没有,Ed Ulbrich似乎只是开发了一套解决电影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本杰明•巴顿奇事》)所需的系统,而丘成桐考虑的更广泛一些。比如Ed Ulbrich的技术好像只做到了输入,没想做输出,他们在电影中要用的现实模型,还是找特效专家做的雕塑,而丘成桐的系统可以直接输出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或水晶像,而且感觉还有更多其它科研功能。
网上没找到丘成桐这一数学应用系统的相关介绍,如果你对Ed Ulbrich的Emotion Capture(情绪捕捉)技术感兴趣可阅读Ed Ulbrich谈Emotion Capture: 《本杰明•巴顿奇事》特效内幕文章,优酷有其中文视频。而Ed Ulbrich提到的保罗·艾克曼博士的FACS系统,正是我喜欢的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的构建元素。
丘成桐说他更喜欢比较宏观的数学研究,而且特别专注几何领域,这套输入输出系统,就是他几何研究的一次应用。
关于教育,其实丘成桐已经很好的给出了答案。
第一,从简单的开始,走出第一步;
第二,从多角度思考,先用最适合你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推导出多种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第二,保持持久的兴趣。
有些家长,一直追问,想让丘成桐给出一个具体操作实例,来帮孩子学好数学。他们对上面的回答不满意,他们期望的是答题秘籍之类的东西。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想想丘成桐其实也没说出怎么新东西,所有成功者的成功方法其实都一样。我觉得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保持持久的兴趣,还有其他同义的说法,自律啦,执行力啦,持之以恒啦等等。
可是如何不做三分钟先生,不半途而废,不虎头蛇尾,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真是个大学问呀。

written by panhezeng \\ tags:

Leave a Reply

Me

点这和我talk,panheze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