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02

最近跟家人聊起老妈做康复治疗的一些事,还聊到帮她做康复治疗的治疗师。
记得当初看《Orange Days》时,最后妻夫木聪放弃了大企业的职位,选择了到康复中心工作。我的心就为之一动。由于自身的原因,一直就很关注残障方面的信息,特别是聋哑人方面的,这也是我看《Orange Days》的原因。
后来还特意参加了一个叫做《心灵之语》的公益组织,刚开始主要是从事手语教学,和做一些公益活动。后来组织的组织者们大学毕业了,活动也少了,而且基本是也玩之类的,我也没去了,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总是不能融入类似集体组织中,总是游离于边缘。
去年在医院做语言治疗那段时间,很热血的想做一个唇腭裂的公益组织,还煞有其事的写了组织章程、简介之类的文章。其实就是有感于国内在唇腭裂方面的滞后,而中国又有那么多唇腭裂患者,多数都是在农村,他们为了给孩子治病,举目无亲的跑到那些冷酷的都市寻医。真的很难的,是不是应该有人帮助他们呢?
组织后来也不了了之,除了有几个患者家属加我QQ,咨询以外就没有下文了。对于治疗的咨询一般我都建议他们问医生,其实只是想提供一些求医和在家辅助训练方面的帮助,可是咨询者们似乎更关心别的。
就如李清晨写的《医生的困境:里外不是人》文章说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门诊的那个医生转而相信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呢?说一句难听点的话,如果你相信了作为网友的”我”的话,而未接受作为医生的”我”的医嘱,那么耽误了病情只有自己认倒霉;但反过来,如果是因为充分相信医生而导致误诊误治,你却可以到医院讨个说法。
想想自己当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网上查了大量相关治疗资料,就自以为比我的博士后主治医师懂的更多一样。
我觉得患者及家属学习相关知识是值得提倡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完全没必须表现的医生更懂似的,甚至与之争论,这些知识只是自己用来做辅助治疗之用。
鉴于自己对那段时间的语言治疗跛有体会,萌生了将来做一个言语治疗师的想法,查阅的了大量资料后,觉得这个目标还真是有些远,暂时放放,一步一步来,先学好几门语言,再有机会接受些正规的康复治疗方面的教育,将来自己开个言语治疗中心之类的非赢利组织。好远… …大… …呀。
后知后觉的我,不像人家Michael H. Carstens教授,从事了12年的唇腭裂研究工作,在唇腭裂手术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其本人也曾是一名唇腭裂患者,先后经历了11次修复手术,现在情况很好。
我小时候怎么有没这种觉悟呢?
就这样,又差不多遗忘这档事了,直到最近老妈的康复那些事。我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中国的康复界也一片混乱,似乎中国就没有混乱的,囧。
中国康复医学会是个不错的网站。而《康复医生vs康复治疗师》这个帖子真是让我一阵苦笑,记得当年也看过动画行业类似这样的文章,中国特色嘛,改革嘛,就是乱些。看到文中说,医院都管我们叫理疗科,还有说是按摩的,我都笑喷了。
看《康复医生的收入及前途》写到本人系一家三甲医院的康复医生,研究生毕业,月收入目前2500左右。差点下巴都掉了。

written by panhezeng \\ tags:

©panhezeng for 阿潘道, 2006-2023. 原文地址:https://apsay.com/2009/08/02/and-to-recover-those-things/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共享协议,转载请注明。

Leave a Reply

Me

点这和我talk,panheze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