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无意中看到一部介绍奥运冠军的系列片,其中有一期介绍跆拳道冠军吴静钰,这个小女孩挺不错的,在片子中知道了她曾经参演了一部叫《跆拳道》的电影。这才想着有机会看看,不然一部叫《跆拳道》的国产片是不会让我有任何看的欲望的。
看了电影《跆拳道》,发现吴静钰基本没啥镜头,不过陶红演的还不错。最大的收获是,知道有一种叫做感觉分离的病。
以前看《黑侠》,说是研究了一种让没有痛觉的药,培训了一帮特种战士。当时觉得没有痛觉真牛,打架多厉害呀。
这次才知道世上真有没有痛觉的人。很喜欢《跆拳道》里,主角小时候的部分,小演员们表演真实,不做作,对白也很自然。张川和魏瑶苓这两个儿童演员竟然都搜不到相关信息,有些遗憾。
魏瑶苓的妈妈是个戏子,就因为这么一个没有痛觉的女孩,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抛弃了他们。而张川的父母因为雪崩去死,跟爷爷相依为命。张川一直就当成男孩养,而魏瑶苓也立志要做个男孩。她们一起跟着爷爷习武。
感觉她俩的童年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独立的儿童电影,应该会比这部叫《跆拳道》的,更好。
如果是先天就没有痛觉的人,应该是不会有心理痛觉的,这样的人应该是无法体会什么是伤心等等这些概念的吧。
没有人会愿意没有痛觉的,我想。《黑侠》中的李连杰最终的希望依然是找到恢复痛觉的治疗方法。
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而触觉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医学上叫作”感觉分离”。什么是感觉分离呢?感觉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等三种。其中浅感觉包括温度、触觉和痛觉;深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复合感觉包括定位觉、形体觉及两点辨识觉。
感觉缺失区可受到严重损伤(如烫伤)而不觉知。感觉缺失有痛觉缺失、触觉缺失、温度觉缺失和深感觉障碍(如皮肤温、痛缺失),而其他感觉(如皮肤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只有深感觉缺失,而浅感觉(痛、温、触觉)保存者亦称为分裂性感觉障碍。
周三出版的《自然》杂志中,发现疼痛基因的科学家对6个感觉不到物理疼痛小孩的状况进行了介绍。他们是由于遇到了某种十分罕见的紊乱而失去痛觉的,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北部的三个家庭。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感觉不到疼痛其实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恰恰相反,人体能感觉到疼痛,是一种防御机制,是身体对疼痛、疾病或危险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是身体为了防止危险升级而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试想,如果人体没有疼痛机制,结果会如何呢?报告显示,结果非常危险。所以,当你感到疼痛的时候,别伤心难过,而应该感到幸福,感到庆幸,因为你还能感知到疼痛,这说明你的身体还健康,你还活着呢。
这6个小孩由于感觉不到自己咬自己的疼痛,结果他们的嘴唇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一些需要做整形手术,还有两个甚至失去了三分之一的舌头。他们多数都经历过骨折或骨头感染,而这些只有在他们跛着脚走或一肢不能运动之后才会被发现。
杰弗里·伍德是英国剑桥大学搞医学研究的遗传学家,《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是他与其同事共同完成的,他说,这些小孩有些也曾被滚烫的水或水蒸汽烫伤过,或者坐在电暖炉旁被灼伤。伍德还曾被邀请去看另一位病人,这位病人是一位小男孩,他利用天生没用痛觉的优势当街表演用刀刺穿胳膊和在燃烧的煤上行走。但不幸的是,伍德见到这个男孩之前,他已从房顶上跳下来摔死了,那天正好是他14岁的生日。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共享协议,转载请注明。